首先,要完善京津冀生态建设规划,并严格按规划实施和落实。应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现有水平,因地制宜、突出重点、层次分明、城乡协调,防止出现城市生态建设火热、基层乡镇冷清的不协调状况。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,负责整个京津冀生态工程建设的协调指导、检查督导及考评工作,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,适应市场经济形势,使京津冀生态建设步入良性循环,力争从根本上扭转城乡绿化不协调、生态环境欠账多的被动局面。
其次,要发挥区域生态优势,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强大的生态支撑。京、津、冀的绿化规模和水平不尽相同,发挥各地的生态优势是当务之急。因此,各地要从大局着眼、小处着手,把握绿化重点。例如,张家口坝上地区距北京200多公里,是塞北风沙南下的重要通道,多年担负着为北京抵挡风沙侵害的重任。然而,由于树龄老化和地下水位连年下降等原因,大面积树木开始出现衰老和死亡。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,张家口、承德、唐山、廊坊、保定、沧州等环抱京津的城市,其生态建设任务更加艰巨。要在积极争取国家投入的同时,进一步扎实做好绿化美化和坝上地区防护林更新改造、补植的工作,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、生态水源保护、生态修复、绿色长廊等林业生态工程。
要找准生态建设的切入点,让生态文明融入美丽乡村建设。近年来,我国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,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,农村绿化建设发展不平衡,与城市相比较为滞后。农村点多面广,绿化的难点在农村,重点也在农村。农村包围城市,没有农村基础性生态环境的根本改善,就没有农村和城市协同的青山、绿水和蓝天,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也是一场空。要把农村生态文明建设,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根本性、战略性的民生工程。
要打破行政区划,强化协调力度,有计划、有步骤、分阶段地组织开展区域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的攻坚战。有关部门应定期检查、督导整个京津冀区域范围内的生态建设的进度、质量和成果,接受舆论监督、群众监督和社会监督。各级政府要舍得投资,加大对林业生态建设和城市生态园林建设的资金投入,建立京津冀生态建设保护专项基金,将钱用在重点项目工程上,使得有效的资金投入取得更大的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有关部门要组织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,深入基层进行绿化指导,统一标准和质量,搞好技术服务。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京津冀区域生态建设工作的领导,因地制宜,科学规划设计本地的生态建设,与京津冀大生态体系相衔接。要坚持依法行政和管理,全力维护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大局。( |